10 月 30 日骈文品读:陶弘景《答谢中书书》(节选)
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:“山川” 泛指自然山水,非特指某一处景致,“共谈” 强调 “欣赏山水之美是古今文人的共同雅好”,无额外引申,仅为开篇破题,确立全文 “描摹山水、抒发赏鉴之趣” 的核心,尽显六朝 “以山水为审美载体” 的文学风尚。高峰入云,清流见底:“高峰”
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:“山川” 泛指自然山水,非特指某一处景致,“共谈” 强调 “欣赏山水之美是古今文人的共同雅好”,无额外引申,仅为开篇破题,确立全文 “描摹山水、抒发赏鉴之趣” 的核心,尽显六朝 “以山水为审美载体” 的文学风尚。高峰入云,清流见底:“高峰”
乾元己亥①,漫叟②待诏在长安。时中行公掌制在中书③,中书有醇酒,时得一醉。醉中,叟诞曰:“愿穷天下鸟兽虫鱼以充杀者之心,愿穷天下醇酎美色以充欲者之心。”中行公闻而叹曰:“子何思不尽耶?何不曰愿得如九州之地者亿万,分封君臣父子兄弟之争国者,使人民免贼虐残酷者乎!
先说这个名头—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唐宋都用过,早期在唐朝冒头。我们常吐槽古人取名八个字、十个字,像绕口令,但这么长一串,其实是把“谁能说话算数”写进了牌子上。说个直白的比方:中书像“起草组”,门下像“审核组”,尚书偏执行。三家都想掌舵,但船只有一艘,舵只能握一